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我量身定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叫“互联网思维和文化产业”,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进入这个时代就得有互联网思维。但是,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如何思维?互联网思维我们要坚持的底线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谈谈我的初步思考。
一、为什么要倡导互联网思维?
理由就在于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所说的这个时代是科技革命的时代,不是社会革命的时代。互联网成了我们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我们就要认识它、适应它,甚至还要驾驭这个时代,乃至有可能要超前于这个时代,否则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
要适应这个时代,我们就要有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成了客观需要的社会思维,不仅仅是个人思维;是时代思维,不是一个短时期的思维。因此,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互联网思维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思维,而是一种必备的思维。没有互联网时代我们就难以适应这个时代。所以,有同志说得好,过去企业被淘汰是因为竞争对手,现在和未来企业被淘汰那是因为时代。今天大家提倡互联网文化产业就一定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国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也需要我们强化互联网思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倡导强化互联网思维。
二、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就是人们依照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没有互联网当然没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应用、推广发展起来的,因此,互联网思维最终从少数人的思维慢慢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思维。尽管互联网还没有通达的地方没有互联网思维,但是他们迫切的需要互联网思维来迎接互联网时代。所以,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是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发明、发展和应用实践在人们思想当中的反应。这种反应经过沉淀内化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方式和思维结构。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表现,也是第一个效应。不把互联网当一回事儿的人肯定没有互联网思维,是不是重视互联网可以看作是有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标志。我们倡导互联网思维,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大家高度重视互联网,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努力掌握互联网的特点,充分了解互联网的作用,清晰地认识互联网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对互联网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不求甚解的态度肯定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概念。
其次,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力求适应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效应,也是表现。比如参观采取网上申请,购物在网上进行,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招标,培训也通过网上实现,所有这些只有适应才有可能。如果不适应,一切可能都关上了大门。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互联网。如果不适应,那么自己的工作舞台、生活空间,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只会萎缩,不会展现。所以,我们倡导互联网思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家努力去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的时代。
有人质疑这叫什么互联网思维?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互联网思维。因为只有适应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市场才能越来越大,互联网才能越来越好越快的发展。比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上网,欣赏微电影、动画片、轻音乐,互联网文化产业才能发展。
我们立刻看到两种人员,一种是互联网的文化从业人员,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创造互联网文化产业;一种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消费者,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是消费互联网文化产品。就好像一个钱币的两面,构建需求的双方达到了协调与平衡。这种协调与平衡表面上是产品与消费的协调与平衡,实际上是最后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平衡,及认识、兴趣、价值,包括审美等等方面的一致与认同。
第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前面讲的适应互联网更多的带有被动应对的成分,而利用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主动自觉的方面。这个方面的思维驱使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创业、创新都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集聚智慧、获取信息、拓展深化、方便快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国家大力提倡推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在这里,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的思维。
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标志,是否借助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传统销售与现代销售、传统金融与当代金融的分水岭。倡导养成互联网思维最重要、最核心的用意就在于倡导各项工作、各个领域都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谁利用了互联网,谁就是追赶时代大潮流;哪个领域利用了互联网,哪个领域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领域。反之亦然。
第四,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大数据思维。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竞争力。我们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开放数据、分析数据,据大数据思考、靠大数据决策、用大数据立业就是大数据思维。
现在讲众包、众筹、共享经济,都是大数据思维的产物。因此,互联网思维绝不仅仅是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大数据思维。
三、互联网思维如何思维?
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互联网思维如同日常思维、科学思维一样,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思维,必须从实际出发去思维。人的思维,一旦离开了思维的正道,走上了思维的旁门左道,如果我们从自己大脑、主观愿望出发的思维就是主观思维,如果根据本本思维那就是教条主义的思维,如果从自己或者他人的经验出发那就是经验主义的思维,这些思维都导致很多的失败。原因就在于这些思维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际相剥离为特征的,这是世界上一切错误的根源。互联网思维要想获得正确的结果就一刻不能偏离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因此,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对互联网思维来说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思维。互联网的特点,大家都认为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因此,我们互联网的思维就应当是开放的思维、平等的思维、协作的思维、共享的思维。
第二,按照互联网用户需求思维。努力适合互联网客户要求,这是一切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的不二原则,用户至上的理念在互联网思维中更加重要。比如互联网客户习惯于免费,我们互联网思维将免费作为谋划产品的切入点。因此,我们互联网思维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如何获取用户。互联网客户喜欢方便、快捷、简单,我们互联网思维就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降低门槛、简单方便、快捷。互联网客户比任何其他客户都担心假冒伪劣,因此,我们互联网思维就要把诚信作为永恒的要求。互联网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互联网思维就要跟踪这种发展,随时把握,甚至超前预见互联网客户的要求。不按照互联网客户需求思维,任何互联网和“互联网+”都只能是自娱自乐。
第三,按照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去思维。无论我们推出互联网什么样的产品,都必须符合行业规范,必须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维,是实施国家战略需要的思维,是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的思维,是充满创新精神的思维,是与时俱进的思维。
这里我特别强调,我们倡导互联网思维并不是说用互联网思维代替其他一切思维,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经济思维。互联网企业一定要赚钱,一定要有经济思维。我们还需要政治思维,需要法制思维,尤其是战略思维等等。我们要么把这些思维包括到互联网思维当中,要么互联网思维结合这些思维通盘思考。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底线
对文化产业来说,互联网思维有没有底线?回答是肯定的,凡事都有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不能跨越,必须坚守的起码界限。做人有做人的底线,做事有做事的底线,同样互联网思维也有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来说,无论未来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多么千姿百态,互联网思维必须坚守以下底线:
第一,内容为王的底线。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毫无疑问,它大大增强了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有视觉冲击力,有新奇多样性。但是如果只是讲究形式,不是内容,就会渐渐招致冷漠或者厌倦。只有内容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的魅力是暂时的。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插上翅膀,极大丰富了文化的产品形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拓展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这是我们青睐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原因,但是我们第一位的功夫要永远下在内容上,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第二,社会责任的底线。文化的作用不仅是娱乐,文化承担着感染、熏陶、教化引领人、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这就是文化的社会效益问题。互联网文化产业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绝不可以牺牲社会效益的代价来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既坑害了社会,也坑害了自己。社会责任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必备因子。
第三,诚实守信的底线是一切领域、一切产业、一切岗位都必须坚守的道德原则,互联网产业也不例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信守合同都是诚实守信的具体内涵,互联网思维必须坚持。离开了诚实守信的底线,互联网思维就是自毁家门。
(本文系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上的发言)